白酒超级质价比时代来临沪深配
文 | 方方
茅台1935酒体迎来第三轮升级、大珍·珍酒以888元对标飞天茅台酒质、售价200元的“酒鬼·自由爱”成本为168.26元、59元的洋河光瓶酒做到“三年陈”…… 种种迹象表明,白酒行业的“超级质价比”时代已然来临。
回望过去,在2013年前的黄金发展期内,酒业野蛮生长,酒质故事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;整个白酒行业重视并且谈论品质话题,是近十年才出现的事情;尽管“品质”二字被提及的频率日益增高,但多数时仍停留在口号层面,未能落到实处。
直到今年,随着行业周期调整的深化,“卷”字当头,酒企开始真正对品质精益求精,让品质竞争真正从量变走向质变、从口号走向实践,由此催生了这场席“卷”全行业、全价位的“质价比风潮”。
风潮之下,各个价位段的品牌表现如何?有何亮点?背后的推力又是什么?
01高端白酒升级酒体欲以“质价比逻辑”穿透周期?
2024年以来,屡有高端白酒价格倒挂的现象发生,高端白酒所构建的价值体系受到冲击。
中国酒业协会《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》也指出,上半年800-1500元价格带倒挂最为严重,其次是500元-800元价格段。
在此背景下,一些高端白酒品牌选择以酒体升级应对压力,欲以品质金刚钻穿透周期之墙。
茅台1935是茅台于2022年推出的高端酱香产品,今年7月18日,茅台1935酒体升级鉴评会举行,这是其上市三年来的第三次升级。
本次升级有三方面核心变化:首先是在原有酒体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支不同产区、不同酒龄、不同等级的基酒;其次,选择了贮存时间更长、品质更优的老酒资源,并适当提高用量,进一步提升酒体酒龄;第三是创新采用“感官+数据”双重评价技术,反复测试不同基酒的配比和作用,让感官与数据相互印证,最终实现基酒的完美融合。
对此,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王莉表示:“茅台1935酒再度升级,旨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极致的品质体验。”
酒类分析师蔡学飞也带来解读:此次茅台1935升级是立足“消费者需求”强化质价比,既延续茅台品质基因,又通过饮后舒适度提升了婚宴、商务的场景匹配,结合其理性定价,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“面子消费”到“真实价值”的转型,成为该价位的“高质价比”代表。
如今,“喝少一点,喝好一点”渐成共识,但“好”的定义不再是单纯的品牌溢价,而是品质与价格的精确比值。
近日上市的大珍·珍酒(珍酒·2020真实年份)沪深配,以超高质价比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与价值的双重追求。酒体品质方面,“大珍”选用酒体酿造时间均早于或等于2020年,并以20年以上老酒用心调味,这也是“大珍”极致质价比的关键所在。
3月12日,郎酒明确“做强、做长、做大红运郎”目标,聚焦超高端价格带。而红运郎主体基酒贮存12年以上比例不低于80%,再加洞藏30年以上陈年酒及不同风格调味酒,“以「12+30」超高年份标准比肩茅台·15年,经百万郎酒庄园的白酒爱好者亲身认证,成为‘质价比’白酒的代名词。”
可以看到,今年以来,多个高端品牌集体拥抱“质价比”逻辑。
“从根本上说,质价比是指在某一价格区间内,产品能够提供的功能、体验、情感等价值与价格之间的最优平衡点,其核心是‘让价格和质量相匹配,让价格回归价值’。因此,如今的‘质价比’风潮不再局限于大众价格带,而是扩展至全价格带。”蔡学飞进一步表示。
02大众市场:名酒降维打响“质价比”之战
大众酒市场曾深陷低价竞争,但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,正重塑逻辑。其中,100-300元价位是增长较快的板块,“质价比”是关键引擎。
7月19日,酒鬼酒与胖东来联合推出的“酒鬼·自由爱”正式上市。资料显示,其定价200元,综合成本为168.26元,产品毛利率15.87%,甫一上市就出现了卖断货的现象。
在该产品上市几天前,轮值总裁邓静,就以该产品的渠道合作伙伴身份盛赞其“极具质价比”。
蔡学飞也表达了同样观点——“酒鬼·自由爱”以超低毛利率重新定义白酒质价比,实现“高端品质+亲民定价”的卡位,成为消费理性化时代下白酒质价比的标杆。
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亦多次强调,中国零售业未来的发展,一定是要好品质,合理的价格。
除100-300元价位,百元以下的光瓶酒,也是大众酒的强势版块。2025年上半年,全国性名酒与区域性龙头,纷纷发力光瓶酒赛道,以新品发布、焕新升级、战略品牌归来等方式,推出自家光瓶酒产品。
继今年4月,高沟标样系列上新、定价228元的新品高沟标样·金标发布后,端午期间,高沟再度推出复刻版黑方、红方两款产品,分别定价59元、39元,在传递“质价比”理念的同时,使产品组合更具市场竞争力。
泸州老窖二曲(2025版)在春糖期间焕新归来,实现多重升级、注入强大品质基因,以粮香醇厚、口感净爽的特质,定价65元,试图在光瓶酒市场中抢占质价比高地。
仰韶酒业新推高端光瓶酒——仰韶酒,于春糖期间亮相、5月正式上市。该产品定价58元,有“入喉顺畅,口味醇正”的陶香型风格,宣传语为“极致质价比,体验不将就”。
洋河于6月正式推出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系列,吹响进军高线光瓶酒市场的号角。“滴滴三年陈”的洋河大曲,欲打造为“大众光瓶酒的标杆品牌”,助力构建洋河超级百亿底盘......
可以发现,聚焦高线的同时,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喊出“极致质价比”。
实力也足以匹配这份口号。以洋河大曲蓝瓶高线光瓶酒为例,定价为59元,配置强大酿造产能、原酒储能、科研实力、技术团队、品控体系,叠加“行业内唯一获得真实年份认证的光瓶酒产品”标签,保证“简装不减质,价实更味真”,上市即在京东平台卖爆。
蔡学飞对此总结表示:洋河、高沟、仰韶等以“名酒基因+光瓶形态”重构质价比逻辑,既满足理性消费“去包装喝好酒”需求,又以规模化与信任溢价实现“高质平价”,推动光瓶酒向品质化悦己消费跃迁。
03质价比浪潮:推力、本质与未来
这股席卷全行业的“质价比”浪潮,其背后推力何在?微酒总经理梁宛央指出了三重关键因素:
一是行业下行催生挤压式竞争,当飞天茅台降到2000元、茅台1935降到700元,价位如多米诺骨牌下压,倒逼全价位带以品质守住阵地;
二是消费者从“为品牌溢价买单”转向“为真实品质付费”,模糊的“好”被具象化的工艺、年份、口感重新定义;
三是酒企过去数年积累的过剩产能,成为这轮品质升级的“粮仓”——更多老酒、更好基酒得以投入产品,让“提品质”从口号变为可落地的现实。
盛初咨询总经理杨大玉进一步拆解本质:商业模式分“溢价模式”和“质价比模式”,除了奢侈品等精神文化商品外,绝大部分商品都需要“质价比”,而白酒行业产能相对过剩,名优酒厂有足够的产能、储能空间提供优质供给。
从另一个方面看,面对行业承压、“越来越卷”的根本性困境,酒企在产品层面的应对策略也无非两种,微酒董事长黄磊分析道——选择一是降价,选择二是提质。
若降价:通过价格让步刺激消费、去库存,尤其高端酒价格倒挂严重时“以价换量”,这个方法可短期止痛,但缺点是可能透支品牌价值、稀释高端价值认知。
若提质:也就是“把酒做好点”,通过品质升级,以“超预期的产品力”给消费者“确定性”,这种做法看似短期成本更高,但有利于积累品牌信任。
而当前行业的趋势,正是将这两种选择融合为“质价比”的一体两面—— 不是“要么降价,要么提质”的二选一,而是“用提质支撑合理价格,用合理价格反哺品质投入”的动态平衡。
“在当前挤压竞争下,产品主义的权重将进一步提升,这是白酒行业的大趋势,更有利于具备品质优势的名优企业发展。”杨大玉补充道。
无论如何,这场“质价比风潮”,将是整个行业对品质精度、成本效率、价格诚意的深耕——当所有品牌都必须回答“我的品质是否配得上价格”,酒业才能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。
您对此有何看法,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。
臻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